泽库县教育局文件
泽教字〔2023〕 xxx号
☆
泽库县教育局
关于上报泽库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报告
黄南州教育局:
现将《泽库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随文呈上。
妥否,请审示。
泽库县教育局
2023年3月11日
泽库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内容导图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青海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通知》(青教师〔2020〕77号)《黄南州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2.0实施方案》(黄教字〔2023〕50号)精神,根据《青海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整校推进实施指南》相关要求,为全面提升我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特制订泽库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坚持以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推动中小学校和教师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促进校本研修质量提升和常态化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能力。
二、目标任务及范围
(一)实施目标
1.总体目标。按照州“试点先行、打造样板、创新应用、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原则,以省州级规划为指导、县级统筹负责、培训团队助力、示范引领、学校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评测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于2023年底,完成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每人75学时(线上50学时和线下校本实践应用研修25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2.具体目标
⑴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效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校本研修计划,立足应用、靶向学习,以校为本、应用驱动、整校推进、全员参与,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服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⑵打造信息化教学骨干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结合《青海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骨干团队,以校长和骨干教师为引领,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⑶缩小县域内城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按照“县级负责,统筹资源、协同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培训,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天津援助地区远程协同教研、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名师网络课堂的“双师教学”模式及校际间合作方式,发挥区域内、校内优质资源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提升薄弱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泽库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⑷升级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支持服务体系,保障融合创新发展。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分层分类培训需求,优化学校团队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方法,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广泛征集优质资源,改善资源供给,提高研修资源的适用性;变革考核评价方式,注重教育教学应用考核,促进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1.组建县、校两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指导团队,让全体教师了解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增强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
2.通过“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的研修共同体,结合线上线下培训学习,互动交流学会操作常用信息技术设备,掌握各学科所必要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借助网络平台,如国家、省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学科网、优教通资源平台等,获取、加工和制作数字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整体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3.掌握网络学习环境下“教”与“学”的组织、管理、监控及评价方法,提升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
4.掌握利用研修平台开展校本合作学习及研修活动的方法,提升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的能力。
5.构建“一校一案,研训一体,边学边用”的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
6.建立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引领的信息技术应用长效机制。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能力促进、整体提升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
(三)参与范围
全县在职中小学教师。
三、实施的主要内容
(一)以学科信息化教学为重点。
1. 团队建设。
⑴整合力量,专兼结合,打造县级教研指导培训团队。由县教育研究室牵头、遴选学校管理、师培、教研、电教和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组建县级教研指导培训团队,提高指导学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能力。
⑵学校组建由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教研主任、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负责人等人员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和教研指导培训团队。学校管理团队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教研指导培训团队强化信息化教学应用培训,两个团队共同协作,实现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规划目标,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应用。
2. 团队培训。
参加由青海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办公室统筹、组织开展的州级培训指导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团队成员全面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体要求,掌握学校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的设计与制定方法,提升学校在能力提升工程 2.0 中所需的专项管理、指导与评价能力。校级教研指导培训团队经加强培训和学习,在学校有效开展培训、指导、测评等工作,引领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创新教学能力,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3. 整校推进。
依据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研制学校教师全员参与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计划,合理配置学校培训课程,采用自主选学、实践为主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课程研修50学时。依托统一的学习研修平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网络培训,组织教师在线上自主研修50学时的网络课程。学校要依据本校所处信息技术环境,从30个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中选择不少于6 个微能力点涵盖4个维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相对应的课程进行网络学习。
⑵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实践应用研修25学时。学校结合教师选择的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制定校本实践应用研修方案并依托统一的学习研修平台开展活动。校本实践应用研修分三个环节:一是学校开展以基于网络的听评课活动为抓手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活动,每位教师上传1节完整的课堂实录课(涉及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点)到学习研修平台,并在平台上对其他教师上传的课堂实录课进行评价,每人评课数量不少于3节;二是校本实践应用考核材料提交,每位教师将不少于3个微能力点(涵盖3个维度)认证材料上传到学习研修平台,同时对本校学科(教研)组其他教师上传的微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互评;三是教师个人收集、整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过程性资料(电子版、纸质版),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统一提交至学校项目办公室。并在校内、学区内、县域内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工程实施案例评选、展示活动,通过现场学习、网络展示、专家、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案例展示、分享活动。教师参加以上三个环节校本活动,分别获得认定学时为5学时、15学时、5学时。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并报教育局备案。
4. 考核自评、复评验收、省州抽查活动。
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在学习研修平台上对教师上传的微能力点成果进行考核自评,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0分以上)、合格(60—89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在全体教师考核结果均达到合格以上等次之后,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可以向上一级管理团队提交复评验收申请。县级培训指导团队对全县学校教师的考核结果进行评估验收,县级项目办公室配合上级部门专家对考核评估结果进行省州抽查考核。
(二)信息技术应用帮扶行动。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天津远程智慧援教等多种方式,根据薄弱学校实际需求,鼓励和支持我县天津结对学校间开展在线观摩、研讨交流、点评监测、课堂直播等教研培训活动,创新薄弱学校信息化校本研修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教师能力提升常态化运行机制。
(三)信息技术应用资源建设。依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和我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需要,统筹协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资源开发。重点关注实训操作等培训资源,激励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视频培训课程资源。收集来自各校教师学习、教学、教研的常态数据以及生成的优质资源,开展数据深度综合挖掘,分类整理;收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的优质案例资源;收集信息技术应用微课比赛、示范课评选、教学技能比赛和优秀课例。把开放教育资源创新应用与优质资源班班通项目结合起来,依托国家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通过资源使用率及用户评价等建立优质资源选用机制,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四、具体措施
(一)统筹规划,健全机制
1.成立县级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机构,成立由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由教育教研、督导、信息化、教师工作室、财务室以及骨干校长和教师构成县级管理团队和教研指导培训团队。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实施全县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整体推进工作。
2.各校组建由校长领衔、以线下校级培训团队、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信息化管理团队,明确校长为整校推进工作第一责任人,带领管理团队准确评估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负责制订《学校整校推进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校本应用研修方案》《校本应用研修考核方案》及《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和规划》《基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微能力清单》《学科组年度研修计划》,上报县级管理团队,通过审核后予以实施。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切实组织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规划管理,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评价管理,定期依据学校规划进行督导检查;加强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不断提高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指导水平;加强学校校长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学校的辐射范围和能力;同时,结合上级有关文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校本研修主题,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方案,修改、完善学校的教研、培训、备课、上课等规章制度,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各环节中,以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以观课议课、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引领教师学技术、用技术,促进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到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转变。
(二)组建团队,加强管理
1.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学校校长带领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组成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作为培训主线,指导管理团队明确能力提升工程的目标任务,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立足学校确定校本研修主题及教师培训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跟踪指导,支持管理团队落实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开展校本应用考核,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各校按时向县管理团队上报培训动态、学员学情及推动情况简报。
2.组建信息技术应用教研指导培训团队。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指导培训团队,开展培训团队专项培训,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培训团队指导学科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和评价等能力,发挥培训团队在校本研修过程中的指导和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培训的实效。
(三)校本研修,整校推进
1.按照“州级统筹、县级负责、学校自主、全员参与”的实施路径,在州县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单位申报校本研修主题和校本研修方案。在培训团队指导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方式,将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学科信息化教学应用为重点,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形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整校推进新机制。
2.校本研修重在建机制、促常态,要立足“整体提升”,建立“骨干引领、教师选学、团队互助、学校指导”的研修共同体,形成“学校指导有研修方案,学科(教研)组互助有专题研修计划,教师选学有任务清单”的研修机制,要立足“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建立实践应用的激励机制,选拔优秀案例在校内开展示范引领活动,开展帮扶结对子、学科大练兵竞赛等活动,营造基于问题解决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有序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注重创新应用,鼓励年轻、有热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深化应用、融合创新”中开展实践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四)示范引领,提升能力
1.县域内各学校可跨校结队教研,以天津泽库对接校间远程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微能力提升为重点,采取跨校教研、送培上门、远程研训等方式在各校之间开展示范引领活动,辐射带动结队校共同发展。设计开展“跨校赛课教研”等常态化信息化教研活动,采取结队学校“轮流坐庄”的方式开展学科信息化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结队校间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2.立足校本实际需求,借助省级能力提升培训课程及教师学习平台和校本研修实践,以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为原则,坚持整校考核、重在达标,发展为本,同时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制定的规划目标、取得的信息化教学成效等方面,选取中学、小学3-5所示范校,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五)创新机制,建设资源
1.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建设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依据应用能力标准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实际水平,统筹指导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建设。
2.通过开展一师一技大赛、一师一课大赛、 信息技术融合说课比赛、创新教学大赛等方式,为项目工作实施营造氛围,同时通过大赛遴选,挖掘能破解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引领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
(六)注重成果,强化考核
学校依托信息化管理及教研指导培训团队,开展能力测评;采用学校评价与教师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县教研指导培训团队具体负责各校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依据学校确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开展测评工作;县、校依据国家信息技术应用测评要求,对教师提供的测评证据进行评分;采用测评证据分散提交集中评分的方式;具体考核要求如下:
以《青海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青教师办函〔2021〕3号)为指引,开展成果导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工作。
1.考核内容。学校要根据本校信息化发展目标,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选取微能力,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参加学习,完成75学时(其中实践应用研修25学时)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要,至少参加3项微能力(至少覆盖3个维度)考核。
校本应用考核重点内容 | |||
维度 | 信息技术应用环境 | ||
多媒体教学环境 | 混合学习环境 | 智慧学习环境 | |
学情分析 | 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 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
|
教学设计 |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 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 C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 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 |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
|
| |
学法指导 |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 B4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 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 B5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 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 |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 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 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 |
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 |
| |
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 B8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
| |
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
|
| |
学业评价 |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 C6 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 B10档案袋评价 | C7 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 |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
|
| |
2.实施流程
在县能力提升项目办公室指导下,学校按照“个人申报与实践—学科(教研)组内教师互评—学校评价—县级复评”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个人申报与实践。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2)学科(教研)组内教师互评。学科(教研)组负责组织组内教师对照本校制定的应用考核规范对每位教师上传的实践证据进行互评。
(3)学校评价。信息化管理和教研指导培训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100%审核、评估,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
(4)县级复评。县采用复评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校本应用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为了确保测评工作落地,将采用实地评价的方式,精心设计考核方案,通过校长汇报、到课堂听课、查阅、审核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过程性资料、开展一师一策展示等形式开展综合评估。
3.考核要求
(1) 学校接受省州县检查验收,验收情况将作为对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学校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校本应用考核情况,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实践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教师最终成绩由教师互评、学校评价两个部分构成。
4.结果应用
(1) 教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教学评比、专家团队遴选、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的重要依据,并且作为2022年以后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主要指标之一。
(2) 县能力提升项目办公室对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考核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情况指标体系。
(3)整校推进与校本应用落实情况列入年度学校办学评估、评先评优的指标体系。
(4)将对学校提交的促进信息化各类教学制度汇编、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及细则、校本应用案例进行整校推进绩效考核。
五、实施步骤
项目于2023年6月开始组织实施,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一)县级启动(2023年6月)。成立县校级领导小级,制定方案、组建指导团队研制考核细则、分层培训,进行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环境能力及核心能力点测试,分校指导、督促、审核整校推进详案和学校考核办法,各中小学校项目完成培训启动工作。
(二)县级推进 (2023年7月-9月中旬) 。学校开展整校推进的混合式校本研修,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教师每人完成50学时线上网络研修,通过线下研课、磨课、授课、评课等方式,完成不少于25学时的线下实践应用研修,并按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成果提交要求,自主设计制作完成校本应用实践成果,参加校本应用考核,为整体铺开能力提升工程2.0积累经验。
(三)评估验收 (2023年9月下旬)。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2.0项目》考评指标,学校管理团队进行自评,校本应用考核由县能力提升项目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采取教师组内互评、学校团队评价审核、县级专家团队审核认定、省州专家团队抽查评估的方式进行。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教学应用案例和工程实施管理优秀案例评选,实地督导评估检查综合运用以上结果,以此评定工程实施整校推进,表彰一批先进个人、示范校、优秀校。
(四)总结推广(2023年9月下旬—长期)。对能力提升工程2.0进行全面总结提升,及时总结实践成果,形成相对成熟的提升工程新模式和成功经验。开展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交流展示、项目式典型案例评选等活动;发掘优秀成果,实现常态化按需应用。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县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办公室(见附件),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教育研究室,负责能力提升工程2.0的统筹规划与管理,制订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做好本县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监管评估,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明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和业务联系工作。
(二)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工程实施。为项目开展提供平台支持,根据省州相关安排,设置符合国家能力提升工程要求的课程资源。通过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确保开展全员培训,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保障。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三)完善评估体系,做好监督管理。县教育局将加强对各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定期汇总各校整校推进情况,并进行公布。
附件:泽库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办公室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附件
泽库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办公室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为贯彻落实《青海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要求,为做好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各项工作,县教育局决定成立泽库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办公室(简称项目办)。工作机构组成及职责任务如下:
一、主要职责
1.负责全县“能力提升工程2.0”方案设计、培训项目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2.负责全县“能力提升工程2.0”省州示范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质量监测以及培训项目验收总结等工作。
3.负责对全县“能力提升工程2.0”的整体部署、指导监督和检查评估。
二、机构设置
组 长:桑 杰 卡 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加羊尼玛 县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局副局长
尕藏才让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成 员:尕 巴 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
夏吾尕藏 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
夏吾先巴 县教育局教师工作室主任
李 发 林 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主任
公保扎西 县教育局核算中心主任
更智才让 县教育研究室副主任
格日杰布 县教育研究室教研员
斗 本 县教育研究室教研员
才 让 县教育研究室教研员
王 瑞 琴 县教育研究室教研员(支教)
各校校长、信息技术负责人、遴选的信息化应用骨干教师、遴选的学科融合骨干教师、遴选的学校项目管理人员。
职责:桑杰卡同志负责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全盘工作;加羊尼玛、尕藏才让、夏吾尕藏等同志负责项目统筹推进实施工作及督导等工作;夏吾先巴同志负责各学校教师学科结构合理调整,确保教师资源均衡;公保扎西同志负责信息化建设规划、能力提升工程2.0经费保障等工作;尕巴、李发林同志负责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日常推进工作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校本应用实践指导及应用能力提升技术保障等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育研究室,尕巴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实施工作、全县教师信息化能力差异发展实践性工作与研修指导、全县阶段推进以及实施规划、方案研究审定等,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室下设4个推进工作组:
1.技术保障组
成 员:李发林 更智才让及各校信息技术负责人
职 责:主要负责信息化县级及学校建设规划、信息环境建设,负责全县能力提升工程2.0技术支持。
2.培训推进组
成 员:李发林 更智才让 格日杰布 斗本 才让 及遴选的信息化应用骨干教师
职 责:负责能力提升工程2.0规划方案的制定、学校实施规划方案审定、指导教师线下能力点校本实践应用研修培训管理以及学分认定等工作。
3.学科融合组
成 员:尕 巴 更智才让 格日杰布 斗本 才让 王瑞琴及遴选的学科融合骨干教师
职 责:负责校本应用调研、学科指导、考核指导、测评助学等工作。
4.考核验收组
成 员:加羊尼玛 尕藏才让 尕巴 夏吾尕藏 夏吾先巴 李发林 公保扎西 更智才让 格日杰布 斗本 才让 王瑞琴及遴选的学校项目管理人员
职 责:负责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评估结果纳入督导考核目标体系。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结果,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未尽事项由县教育研究室协调落实。
抄 送:档。 |
泽库县教育局 2023 年5月5日印发 |